最近在《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威林厄姆的重要著作,是一本深受学生和教师欢迎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上学 ?

我曾天真地以为,人既然是思想的芦苇,人之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思考,那么人类应该很擅长才对。然而,研究表明,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人在做喜欢思考,但却不擅长思考。很多时候,我都以为在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人们最长借助的是思考,现实却并非如此,人类往往是借助记忆的搜索的次数远大于思考的次数。假设人类的任何决策都依赖于思考,那么人类的决策则可能变得低效,且人的大脑也将不堪重负。而且,人们喜欢解决问题,但不喜欢无法解决的问题,问题太难,则会令人头疼。这样的研究足够让我惊讶了。

如何在不降低问题难度的情况下让思考更容易?

环境、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我们知道,人脑有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之分。我们的工作记忆往往是负责意识和思考的区域,而长期记忆则负责存储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人脑常常需要在工作记忆区域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通过感知外界的环境,处理外部的信息,或者通过调用长期记忆,在工作记忆区域进行加工。人脑一般不会轻易调用长期记忆,只有有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例如,别人问你“故宫在哪里?”,你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北京。”关于故宫在北京的事实此前一直保存在你的长期记忆之中,在刺激发生之后,它就跑到你的工作记忆当中去了。

什么是事实性知识?

主要是指你对失误的认知,比如一些常识,或你对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的认知。

什么是过程性知识?

比如你对项目开展流程的知识,你对开车这样一个动作的知识,这些都是自动化的过程。

工作记忆的有限性

由于工作记忆的有限性,故而在学习当中,需要学会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工作记忆空间。假如是为学生讲课,则可以通过降低讲课速度,尽量将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对问题进行详尽的拓展解释,补充背景知识,因材施教,记教学日记等。若是面临着学习的环境,可以降低学习速度,尽量将笔记或想法记录在卡片上,进行外语内容的理解时,尽量通过翻译来降低认知负荷等等。

教师如何教授学生所需的技能?

近几年,我一度认为技巧重于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以至于由于记录笔记及写读书后的感想太难,令我放弃了对阅读的热爱。如今想来,挺后悔的。其实,即使我们获取的是司机知识,或者是浅表的知识,却也构成了我们背景知识的一部分。虽然知识是浅表的,但总比没有知识强。

事实性知识的习得,应在注重技能的环境中习得,也就是情境学习。背景知识对理解文章,甚至记忆一串英文字母的记忆都很有帮助。比如,假如一个人不知道“FBI”、“CNN”、“BBC”等,那么,当他面临一串由“FBICNNBBC”这样的英文字符串时,就会不容易记忆了。

缜密的思维需要了解事实,不只是因为需要有一些事情区思考。

记得大学的时候,常常会在有这样的体验,就是一篇小说有具体的历史场景,假若你没有相应的历史常识的话,你往往无法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后来我在补充历史知识后,才对小说要传达的意思理解更深了些。如果没有历史知识的衬托,那么你在读过小说后的思考也是不会深刻的。

独立、客观的思考过程与背景知识紧密练习。人脑不同于计算器,将数据(数字)与用来处理数据的操作分开。

为什么背景知识如此重要?因为人们习惯于将分散的信息进行合并,形成组块,这会大大降低工作记忆负荷。就像记忆一串电话号码,人们习惯性地进行切分记忆。背景知识充当着黏贴剂的作用,将不用的信息片段组合起来。在学生这一群体中,由于有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区别,那些来自社会阶层的上游的家庭孩子往往有着更高的见识和更广的知识面,社会底层的孩子则容易陷于见识的匮乏,由于背景知识不足而引发学业上的下滑。

背景知识之重要,大到人们解决记忆来解决问题要多于预期。例如国际顶尖棋手下棋,更多依靠的是对棋盘中棋局数量的记忆,而不是说这些棋手在现场有多么高超的思考能力。

记忆事实性知识的多寡存在马太效应,那些原本有更广博背景知识的人,记得越多,则越容易加强记忆,反而能一直保持遥遥领先的状态。由此可见,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不准确的。

那么,该如何进行知识的记忆呢?解决办法就是赋予其意义,形成知识树,而非知识的清单,否则难以记忆。

为什么学生能记住电视里的所有细节,却记不住我们告诉他的任何知识?

记忆是思想残留

要想将知识记住,首先需要进入工作记忆进行加工处理,才有机会进入长期记忆。所以,阅读时简单抄录笔记是无法进入工作记忆的,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思考该知识点的意义。很多时候在情感、重复、意愿上也能起作用,但这些并非必要条件, 更关键的是学生要主动思考知识点的意义。

如何引导?讲故事。这并非在迎合学生的兴趣,毕竟兴趣也会引入歧途,而是使内容有趣,有助于学生思考该知识点的意义,并拉近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使课程更收欢迎。

那么,好故事要掌握什么原则呢?4C原则:

  • 因果关系
  • 冲突
  • 多样性
  • 角色

将故事的好处是?

  • 容易理解
  • 推论的过程使学习有趣
  • 容易记忆

注意故事的设计不能让学生偏离了课程正规。

前面我们谈到了如何记忆有意义的知识,但是,现实当中,往往会遇到毫无意义的知识点,该如何处理呢?可以借助记忆法,例如联想记忆法、首字母缩写记忆法、首字母联想记忆法、唱歌法等等。

为什么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这么难?

知识的迁移很困难,往往是因为找不到二者的共性,无法进行映射导致的。由于二类知识之间的映射是在深层知识层面,而我们很多时候,面对新事物时,往往会使用浅层的知识来理解,而新手缺乏练习,不擅长将深层知识浮于水面,故而知识难以迁移。

人类习惯于用已知的具象知识理解新事物,解决的办法就是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比较。

##题海战术有用吗?

这些年有一个词很火,那就是刻意练习,在本章讲述的内容就是练习的重要性。练习有如多好处:

  • 降低工作记忆负荷:练习是为了压缩信息,使工作流程自动化,从而使工作记忆维持更多的信息。结合此前章节增加客观知识有助于组块摆脱工作记忆有限空间,那么练习就是使操纵信息更有效率,就像骑车、系鞋带等。
  • 防止遗忘:分散学习,持续练习,其实也可以分散环境练习,有助于加强记忆。
  • 改善迁移:练习让深层结构浮出水面。

让学生像真正的学者一样思考的秘诀是什么?

很遗憾,这并不现实,新手像专家一样学习可能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强大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记忆存储方式的不同,而新手都不具备以上这几项条件。不过,专家也是从新手来的,新手可以通过积累深厚的背景知识,并进行不断的练习,方能达到专业水平,以实现自动化过程,让深层结构浮出水面。

ChangeLog

  • 20180708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