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笔记,主要是记录了部分学习《信息素养——学术研究的必修课(通识版)(自主模式)》课程的部分要点,是以为记:

信息素养是什么?

  • 对信息的反思性发现
  • 理解信息的产生对其评价
  • 遵守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加入学习交流社区
  • 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

信息素养是学术素养的基础

对于初入门径的学生来讲,若想了解一个研究领域,从导师、师兄师姐那儿询问,或者查看学位论文研究综述,各类文章,以及参加国际会议等是较好的渠道了。此外,要想实时保持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更新关注,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比如RSS、google Alert等。在做论文时,也要遵守学术规范道德,这方面不太懂的,可以在该网站找找有没有《学术规范道德课》之类的课程来规范化自己的学术行为,让学生尽早了解这些也是为了他们的前途考虑,因为学术上的污点会携带一辈子的,甚至也会称为比人打击报复的工具。

更新信息的工具

RSS

许多人都接触过 RSS ,我也一直用 RSS 来订阅感兴趣的博客内容,其实 RSS 也可以用来订阅一些检索式,比如 Web of Science 期刊中的定制的检索式,可以采用 RSS 机制来订阅,网上有一些流量的 RSS 阅读器,但是许多都已不再提供服务了,我目前在用 innoreader,这是我用了我五六年的一个工具了,还是不错的。

Google Alerts

这个工具可以将定制的网页信息内容,推送至邮箱,此前我也没有接触过,往后有机会再尝试,不过似乎需要科学上网。

基于文本的可视化软件

在做学术研究时,对查询到的文献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借助一些强大的软件来处理信息文献,能提升对这一主题的理解。课程推荐了 HistCite 和 citespace

HistCite

全称 History of cite,这项工具同样可以结合 web of science 等网站一起使用,想要如何使用,可以上网探索。

citespace

这是一款可视化图谱软件,功能看上去挺强大,如果想要学习,可以找找陈超美的书籍,或者上网找找官网教程之类的。